許多投資朋友直覺的以為,能在大跌之前,譬如在2020二月底,全球股市因為肺炎疫情擴散,開始猛烈下跌之前,就整個出清股市部位,逃離市場,就可稱為成功操作。勝過”呆呆”留在市場裡面的投資人。
其實是未必。
擇時進出是一個需要對兩次的問題。一定要頭、尾兩個問題都對,才算是成功操作。才真的勝過買進並持有,完全不動的投資人。
什麼意思?
請見本圖。這是美國整體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(美股代號:VTI),從2007十月一日到2014十二月31日的走勢圖。
假如有位擇時進出者,他第一個問題答對了,在2007十月初就離開市場,他成功躲過之後金融海嘯引起的股市大跌。
他這個操作,從2007十月到2013二月回顧,都是一個正確操作。
(圖中紅色水平線代表,到了2013二月,市場就已經回漲到2007十月的價位)
到2013二月,假如他還是留在場外,遲遲沒有回到市場,那麼他就會開始錯過之後的上漲。
這時”呆呆”留在場內的投資人,不僅已經從金融海嘯的損失中回復,還已經開始賺到正報酬了。
這時回顧會發現,在高點時剛好離開市場,已經變成一個績效比較差的操作。
持續留在場內的投資人,已經勝過剛好高點逃離的投資人。
所以擇時進出要對兩次,要正確抓到兩個時間點。
第一,在下跌前離開市場。
第二,在上漲前回到市場。
要兩個都對,才能勝過持續持有,持續留在市場的投資人。
光是要答對一次,就非常困難了。連對兩次的可能性有多高?
在一次又一次的起伏考驗中,擇時進出者幾乎不可能持續每次答對。
這就是為什麼以資產配置的方式,持續參與市場,持續留在市場中,最後會勝過擇時操作者的理由。
完整全文請見:
https://greenhornfinancefootnote.blogspot.com/2020/04/half-right-and-half-wrong.html